税收的概念及其含义是什么(税收指的是什么)

在当今社会,税收无处不在,税收已经成为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和免费获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以满足公共需求,依靠公共权力和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

税收的概念及其含义是什么(税收指的是什么)

一、税收特征

税收作为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标准形式,具有不同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点。税收特征可以概括为强制性、免费性和固定性。

1.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双方的权利(权力)和义务。中国宪法明确规定 中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税收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税收征收过程中。

2.税收是免费的。免税是指税收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统一分配后,不直接返还或支付给特定纳税人的报酬。免税是从个人纳税人的角度来看的,其公共利益并不是一对一的。但总的来说,纳税人是平等的。政府使用税款的目的是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公共 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特定的纳税人。因此,税收的免费性表现为个人的免费。

3.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前提前规定了统一的税收标准,包括纳税人、税务对象、税率、税期、税务地点等。这些标准一旦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就相对稳定。税收的固定性包括两个含义:一是税收征收总额的有限性。由于税收标准的提前规定,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数量应受到限制,以确保税收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适当比例。第二,税收征收的具体操作的确定性。也就是说,税法确定了税收对象和税收比例或金额,具有相对稳定和连续的特点。它不仅要求纳税人 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纳税,而且要求税务机关只能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对纳税人征税,不能随意减少或改进。当然,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于一定时期的。国家可以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修订税法,但这与税法的相对固定性并不矛盾。

税收的三个特点是统一的整体,相互关联,是必不可少的。免费是税收特殊分配手段的本质,强制性是免费税收的保证,固定性是免费和强制性的必然要求。三者相互合作,确保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

二、税收职能:

1.筹集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国家凭借政权,运用税收从国民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社会纯收入,以保障国民经济的再生产。

2.经济功能。在筹集国家收入的同时,可以调整不同经济组成部分、地区、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社会资源分配,实现社会发展的经济目标。

3.监督职能。税收分配涉及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各个领域。通过收入的增减,税收来源的变化敏感地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正常发展。

三、税费的区别

与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形式不同,费用是政府有关部门向直接受益人收取的代价,为单位和居民提供特定的服务,或者给予一定的权利。税费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主体是不同的。税收主体为国家,税务管理主体为代表国家的税务机关、海关或者财政部门,收费主体为行政机构、行业主管部门。

2.不同的特征。税收是免费的,纳税人缴纳的税款与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不对称。费用通常是补偿性的,主要用于成本补偿的需要。特定费用往往与特定的 服务对称。税收是稳定的,费用是灵活的。税法一经制定,对全国具有统一效力,相对稳定;费用的收取一般由不同部门和地区根据实际 情况灵活确定。

3.用途不同。税收收入由国家预算统一安排,用于公共支出,费用一般具有专项资金的性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