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滞纳金怎么计算(滞纳税款的滞纳金怎么计算)

对于税收滞纳金是否能超过本金存在争议,作者从法律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合部分省税务局的执法实践,得出结论:税收滞纳金不能超过税收本金。

税收滞纳金怎么计算(滞纳税款的滞纳金怎么计算)

(一)税收滞纳金的税法定义

在现行税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第五十二条主要见税收滞纳金的规定。详细分析如下。

1.税收滞纳金征收比例及其计算:按纳税人滞纳税款的万分之五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税款外,还应当自滞纳税款之日起每日增加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2、滞纳金的起止时间: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确定的纳税期限届满后第二天起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实际缴纳或者解除纳税之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因税务机关的责任未缴纳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要求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在三年内缴纳税款,但不得收取滞纳金。因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未缴纳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三年内追缴税款和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缴期限可以延长至五年。逃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缴未缴或者少缴税款、滞纳金或者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2002年9月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关于滞纳金的解释摘录如下:

滞纳金是一种执行处罚,是当事人不及时履行其不能替代的义务时,国家行政机关采取新的财产支付义务,即增加经济义务,促进其履行义务。执行处罚不同于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法的义务而受到的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处罚是一种行政处罚。执行处罚的目的不是制裁,而是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尽快履行义务。

滞纳金的起止时间为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确定的纳税期限届满后第二天起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实际缴纳或者解除纳税之日。

根据上述税务法律文件的规定,可以看出,滞纳金的起止时间为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纳税期限届满后第二天起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实际缴纳或者终止。

3.欠税和滞纳金不再要求同时缴纳,可以先缴纳欠税,再依法缴纳滞纳金。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征管若干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48号)第一条第(一)项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不再要求同时缴纳欠税和滞纳金,可以先缴纳欠税,然后依法缴纳滞纳金。

(二)税收滞纳金不得超过欠税本金,税收滞纳金上限为纳税人滞纳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对滞纳金有明确的上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五条(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标准应当告知当事人。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

2、《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对“滞纳金”没有明确的上限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因税务机关的责任未缴纳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要求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在三年内缴纳税款,但不得收取滞纳金。因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未缴纳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三年内追缴税款和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缴期限可以延长至五年。逃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缴未缴或者少缴税款、滞纳金或者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税法对滞纳金的加收没有明确的上限。滞纳金时间越长,计算的滞纳金完全超过欠税本金。

3.滞纳金不能超过税本的法律适用分析

首先,从立法的初衷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是规范所有行政机关行政强制行为的法律,其实施是规范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机关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不例外,税务行政强制行为自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调整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还建立了合法、适当、教育、强制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我国依法行政的人文理念,将行政执法部门收取的滞纳金纳入行政强制范围,规定不得超过本金,是行政强制人文理念的具体体现。

第二,从法律适用原则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不仅是特别法与一般法之间的关系,也是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法规、单行法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规定与旧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规定。本条规定了两项法律适用原则,仅从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的关系,并确认滞纳金只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不全面,也将导致与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优于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的冲突。

第三,从立法技术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在立法技术中充分考虑了特别法和一般法、新法和旧法的适用,其许多规定规定了法律或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既连接了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又考虑了新法与旧法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有关规定有除外规定的,应当使用特别法和一般法的适用原则,没有除外规定的,应当按照新旧法的适用原则处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扣押、扣押期限,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五条及其实施细则第八十八条规定的扣押、扣押期限一般不得超过六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应当优先适用。

第四,从法律条款的具体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罚款或者滞纳金不得超过支付义务的金额,是行政执法部门不得违反的法律强制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只规定自滞纳税之日起每天增加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没有相应的限制性规定。新法律规定,旧法律没有相应的规定,应当依照新法律的规定执行。

通过对上述法律适用原则的分析,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税收滞纳金不得超过滞纳税本金。

(三)税务司法案件实践:滞纳金不得超过滞纳金本金。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13)穗中法行第21号,不超过本金:

关于税收强制执行决定是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强制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增加罚款或者滞纳金。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标准应当通知当事人。罚款或者滞纳金的金额不得超过支付义务的金额。本法自2012年1月1日起生效,被上诉人于2012年11月29日作出强制执行决定的,应当符合本法的规定。

被告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从原告的存款账户中扣除2214税款.86元和滞纳金3763.04元,加处滞纳金金额超过支付义务金额,明显违反上述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应撤销。

辽宁省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裁定书(2020)辽10行终64号,不超过本金:

上述税收滞纳金自每笔税收滞纳金之日起计算,每天增加滞纳金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直至实际纳税之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额外的滞纳金限于税收本金的两倍。

三、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破产债权确认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019)鲁01民终4926号,不超过本金:

滞纳金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期限内未纳税的处罚措施,是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方式,一审法院认定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罚款或者滞纳金的金额不得超过支付义务的金额。建材公司经理认定的滞纳金金额符合法律规定。淮阴税务局要求建材公司经理确认超过本金的滞纳金不符合法律规定,不予支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