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维修费会计分录(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会计分录)

11月2日,财政部网站发布了《财政部会计司2021年第五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共6项。其中,调整了不符合资本化后续支出条件的固定资产日常维修费用会计处理政策。值得企业关注。具体内容如下:
问:如何处理不符合资本化后续支出条件的固定资产日常维修费用?
答: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库存》、《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等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不符合固定资产资本化后续支出条件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费用,应当按照受益人计入当期损益或者相关资产的成本。与库存生产加工相关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费用按照库存成本确定原则处理,行政部门和企业专门设立的销售机构发生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费用按功能分类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固定资产维修费会计分录(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会计分录)

延伸阅读:

1.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第二条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和维修费用。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扣除其账面价值;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维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因此,笔者认为,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的问答已经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第二条规定,原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费用由计入管理费用调整为计入相应产品的库存成本(制造费用)。

2.库存的价值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库存》第五条规定,库存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库存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第七条规定,库存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劳动力和按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成本。制造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而产生的间接成本。企业应根据制造成本的性质,合理选择制造成本的分配方法。……”
因此,笔者认为,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费用不符合固定资产资本化后续支出条件的,应先通过制造费收取,然后分配到相应的库存成本。
3.会计处理调整对企业的影响
笔者认为,在同等条件下,会计处理调整后,企业——
(1)管理费用降低,库存(产成品、产品、半成品)成本增加。
(2)存货未完全销售,企业存货增加,利润总额增加。

相关新闻